8月的西寧,草木綻綠,生機勃勃。
去年此時,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時強調:“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、最大的責任在生態、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,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,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,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,實現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、生態效益相統一”。
過去一年,230余萬西寧各族兒女不忘初心、砥礪前行,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“四個扎扎實實”為根本遵循,以“不破樓蘭終不還”的決心狠抓落實,堅定推進“四個轉變”,努力踐行“兩個絕對”,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、建設幸福西寧,奮力書寫綠色發展的嶄新答卷。
如今,走進西寧,撲面而來的是蓬勃的綠色和彩色:在蔚藍的天空下,山是綠的,田野是綠的,街道是五彩斑斕的……在這片曾經缺林少綠的高原大地上,一幅綠色西寧、彩色西寧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,慢慢延伸……
南北兩山成西寧人宜居的綠色屏障
郁郁蔥蔥的南北兩山,如雙臂般將西寧緊緊環抱,一眼望不到邊際的綠色向前延伸……
【改寫歷史,實現逆襲】從不毛之地的荒崗到青山如黛,西寧實現了生態逆襲——南北兩山的森林覆蓋率由7.2%提高到75%,徹底改寫了“風吹沙飛無鳥影,下雨泥石落西寧”的歷史。
【為新的目標擼起袖子加油干】作為省級重點造林工程,2017年,南北山三期綠化工程預計將完成綠化面積6.9萬畝。造林工程為營造針闊混交林,形成喬木為主體,針闊樹種合理配置,喬灌結合的生態防護林體系。截至目前,已完成人工造林3.99萬畝。
為確保綠化項目順利實施,南北山綠化指揮部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。突出水利工程,重點解決灌溉水源及水利配套,突出重點打造綠色樣板模式,結合第三批公益林造林項目,在城西區火燒溝3.1萬畝造林中,運用針、闊、花相結合的多種栽植模式,為打造綠色發展樣板城市、建設幸福西寧夯實生態基礎。
在推進重點林業工程造林建設方面,呈現出新的特色和亮點:在樹種配置上,打破原有單一樹種配置原則,增加山桃、山杏、沙棗、海棠等23種規格樹種,全面提高景觀效果;打造山體綠色景觀廊道,道路兩側進行闊葉樹栽植;因地制宜,打造杏樹灣、百花谷等花灌木景觀節點,突出景觀特色及美化效果。項目堅持改造一片、保護一片、治理一片、見效一片,使綠化工程長期發揮效益。
三大重點項目
助西寧城鄉綠化躍上新高度
以西堡生態森林公園、環城國家生態公園等重點林業生態建設項目為引領,堅持高起點規劃、高標準建設、高效率推進,促進西寧城鄉綠化建設躍上新高度。
【定下目標】把西堡生態森林公園打造成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山地森林公園!
積極推進西堡生態森林公園建設,突出景觀空間森林化、環境人文一體化,把西堡生態森林公園打造成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山地森林公園。啟動150公里的綠化道路建設,完成2.8萬畝綠化造林任務。
【定下目標】建設西寧園博園,打造首個西北地區國際園林博覽園!
堅定綠色發展決心和信心,秉持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建園主題,用6540畝工業用地建設西寧園博園,挑戰高寒干旱地區建設園博園的極限,打造首個西北地區國際園林博覽園。繼續開展園博會申辦工作,再接再厲、鍥而不舍地申辦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。
【定下目標】持續打造環城國家生態公園,重點建設南山生態運動休閑區、北山生態文化體驗區、西山生態景觀觀賞區、小有山林業科技展示區,形成“一園多區”的環城布局!
重點建設南山生態運動休閑區、北山生態文化體驗區、西山生態景觀觀賞區、小有山林業科技展示區,形成“一園多區”的環城布局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、反映時代精神的大綠工程。結合低效林改造等工程,完成補植補栽5.7萬畝,栽植各類苗木220萬株。
城市綠化實現由綠量向綠質轉變
波斯菊、牽牛、羽扇豆、石竹、一串紅、金魚草、萬壽菊……各類花卉扮靚西寧;機場高速路片片花海;湟水河、南川河、北川河和北山美麗園四條綠道兩側宛如公園;街頭主干道、綠地和廣場,叢叢鮮花美麗怒放……
【由量變向質變轉化】我市按照整體提升、打造精品的原則,完成城區13條道路、兩個廣場及湟水河沿岸、高原明珠景區等重要節點的綠化景觀改造提升,全面開展居住區庭院綠化達標行動,打造特色鮮明的精品庭院。實施南繞城高速公路沿線綠化,建成一條長34.7公里、“四季有綠,兩季有花”的綠色景觀廊道。通過“點線面”的結合,城區園林綠化景觀實現“質”的提升。
公園+文化:
提升市民幸福感獲得感
今年我市大力實施公園景觀提升改造,在城市綠化和公園建設中,我市正積極探索把文化元素融匯其中,讓市民和游客在樹木花草間感受到西寧獨特的文化,提高他們的幸福指數。
【改造老舊公園】為了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生態福利,今年我市對7個公園游園實施景觀提升改造,它們分別是:北山美麗園、長青園、人民公園、南山公園、青唐城遺址公園、黃河路小游園和麒麟灣公園,同時,還將建設疊翠園、生物園區二期用地公園等4處新建街頭游園。扎實推進人民公園及南山公園景觀改造,啟動海棠公園二期建設,實施湟水濕地公園等5個海綿化改造及景觀提升項目。
“為了讓公園環境更優美,更富有文化內涵,近兩年我市不斷在建設新公園,提升改造老舊公園,人民公園的景觀提升改造就無比令人期待,我們希望改造后,那里的景觀可以讓人眼前一亮。”市民馬龍說。
節水灌溉
為西寧綠化增添現代化元素
如今,無論是在西寧街頭,還是在公園、游園,已成為一道別致的風景,那就是綠茵和銀色的噴灌水霧相互映襯的美麗!記者從市林業局獲悉,去年,我市城區園林綠地灌溉系統建設(一期)工程已全面鋪開,這標志著我市城區綠化進入節水灌溉時代。
【典型做法】南北山綠化區、公園綠地、廣場游園、街道綠化帶灌溉系統建設,建成節水高效的噴灌、滴灌設施,改變了以往綠地漫灌、人工澆灌的傳統方式,南北山19萬畝林地及城區主要綠地實現了節水高效灌溉,主城區綠地有效灌溉面積358公頃。對于一個重度缺水的城市,滴灌更為節水,這也是西寧市建設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的重要舉措之一。
公益管護崗位
幫貧困戶增加固定收入
夏日的清晨,綿延百里的草山蔥綠一片,家住湟源縣日月藏族鄉的賀生云又像往常一樣前往草原深處,開始一天的工作。“被納入到建檔立卡的貧困戶里后,政府給我安排了一份草原生態管護的工作,每個月能拿到1000元的工資,有了這筆固定收入,也能給家里減輕負擔。”
【具體措施】我市落實林業生態扶貧公益管護崗位,創新公益管護機制,成立扶貧試點管護小組,實行將貧困護林員與常規護林員搭配組合,進行集體管護、輪流兼職、相互幫扶,保證森林管護和扶貧工作兩到位,讓貧困人員在承擔森林資源管護的同時,得到了相對穩定的收益。2016年至2017年共落實生態公益管護崗位1202個。